(资料图)
在克里姆林宫遭到两架无人机袭击之后,乌克兰似乎也想抓住这个风口,对俄军的防空系统进行狠狠地羞辱。
最近,乌克兰高调宣布,成功拦截了一枚俄罗斯的Kh-47M2“匕首”导弹。这个“匕首”导弹是什么来头?它是目前俄军现役三款高超音速导弹中的一款,另外两个是“锆石”和“先锋”,被公认为是极难拦截的导弹之一。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是极难。“匕首”导弹的续航速度至少可以达到5马赫,这样的速度,意味着传统防空系统基本失效。如果乌军确实拦截成功,那么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的成功,在整个反导领域,都是里程碑式的大事。
为了增加可信度,乌军还接连放出几张照片。而也就是这几张照片,引起了我的一些怀疑。
第一点疑问,从残骸的角度来看,导弹的头锥部分被“爱国者”击穿,整个弹体也保留的相当完整,应该是受到了某种动能武器的攻击。之前西方援助乌克兰的“爱国者”具体型号为“爱国者-2”,这种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破片杀伤,而不是动能杀伤。考虑到“匕首”和“爱国者”的飞行速度都相当快,如果真的是被“爱国者-2”击毁,那么“匕首”的残骸很难保存的如此完整。其次,头锥部分也似乎使用了某种特别厚的蒙皮材料。我们知道,导弹的头锥部分主要是用来引导雷达或者是红外进行定位,这么厚的材料很显然会影响正常工作,而且,从破洞的位置来看 很靠近战斗部,在反导过程中极大概率会引发爆炸,想要保持残骸的完整,基本上是不可能。
第二点疑问,从残骸坠落所砸出来的“坑位”来看,也与之前俄罗斯方面给出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。按照之前“匕首”命中的效果来看,是造成了一个深8米,直径15米的深坑。就算这回战斗部提前引爆,所造成的的动能伤害也不应该是这样一个浅浅的小坑。而且从残骸周边的土壤,草皮的状态来看,弹坑保存的也是过于完整了,既没有发生燃烧,也没有砸出多深的坑,并不像是一个被正常拦截击落的状态。就算俄军对“匕首”的实际毁伤效果方面进行了夸大,战斗部的爆炸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。
第三点疑问,从数据上来看,想要用“爱国者”来拦截“匕首”也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。之前美国在海湾战争大吹特吹自己用“爱国者”拦截“飞毛腿”,但是后来曝光的成功率不到三分之一。想要拦截“匕首”的话,成功率只会更低,难度也只会更大。而且关键是美国搞这种反导拦截,都是带了一整套的系统过去相互配合,像是什么卫星预警、雷达远程跟踪、对发射平台信号进行提前捕捉等等手段一起,才有可能拦截成功。仅仅是靠一个第二代的“爱国者”就拦截下来,我认为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号的。而且按照乌军的说法,本次“匕首”是配合米格-31K来进行打击,这种近乎平行的发射方式,乌克兰是怎么检测到的,是一个大问题。
最后,乌军这回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玩味的,又是照片又是视频,搞得特别“热闹”,前段时间克里姆林宫刚刚被袭,乌克兰有可能是想借这个机会打一波舆论战,反向宣传一下俄军的防空系统,鼓舞一下士气。
当然,我只是提出了几点对于此次拦截的几点疑问,如果真的这么巧,乌军真的拦截了“匕首”,那么不只是军事上的成功,这也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击落高超音速导弹。但是关键是各种证据都存在疑问,包括残骸的形态,坠落的毁伤效果,还有头锥部分的厚度等等方面都和实际存在着巨大出入。所以我感觉这件事 还是比较蹊跷的,更像是乌克兰在借机进行舆论攻势。
责任编辑:
标签: